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马婷婷,女,1984年生,中共党员,博士,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专注于汉江流域水体、土壤污染及环境生态风险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1项等科技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40篇。2017年入选湖北团省委青年英才计划,2019年入选襄阳青年科技英才开发计划,2022获“襄阳市优秀人才”。
“只有长久的坚持,才能厚积薄发 ”
马婷婷对科研的兴趣源于硕士阶段。受导师的鼓励和启发,硕士二年级时马婷婷开始尝试撰写英文论文。经过40天边做实验边写作,马婷婷完成了她的第一篇英文文章初稿,她高兴地将初稿提交给导师,几天后,写满密密麻麻批注和修改符号的打印版文档被导师丢在她的电脑桌上。马婷婷没有泄气,她将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事项逐个整理到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时常拿出来翻看,争取在下一次写作中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为了写出高质量的论文,马婷婷坚持多写多改,不断克服汉语式英语表达的先天不足,不断深化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断扩大自己的文献阅读量,积累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方式。为了更好地建立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每逢英文论文写作辅导培训会,马婷婷都抢在最前排,仔细听、认真记,会后及时整理、反思,不断比较、筛选,逐渐形成了自己最初的写作模式。
发表第一篇SCI论文的投稿过程相对于写作过程来说更为艰辛。由于这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实验过程复杂,实验数据较多,而且由于土壤污染修复的内容并非当时研究的热门,导致目标刊物的选择非常受限制。马婷婷一次又一次地更换投稿刊物、修改投稿格式。历时一年多,经过9次投稿后,马婷婷选择了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经过四个月的审稿之后,编辑来信说大修之后可以录用,这迟来的好消息更加坚定了马婷婷的科研信心。
在参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时,博士生导师骆永明研究员看到马婷婷身上有着一股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韧劲,给她打了最高分,希望给她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发挥她对科研的无限热情。也正是因为这份持之以恒的韧劲,让马婷婷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撰写水平,此后几年,她连续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爱读书是马婷婷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广泛涉猎专业著作和著名专家的论著,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启发,同时坚持把自己研究的理论用于实践探索。大胆推测创新研究思路、多作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勤记笔记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多“复盘”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是她长年坚持的工作习惯,马婷婷说:“坚持不懈,厚积薄发是促进科研出成果的必然之路。只有建立自己的资料储备库,不断积累,才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进而推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正是源于她对科研工作的执着与热爱,让她在科研创新这条艰辛、孤寂的路上砥砺前行。她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站位,拓宽学术视野,一次又一次在挑战中磨砺自己。在日复一日的科研积累中,马婷婷对前沿问题越来越敏感,也开始研究和攻克重大科研难题,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除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并没有捷径可走”
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期间,马婷婷获批了她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源于对汉江流域和襄阳的向往,2014年,马婷婷调入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汉江流域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中,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2016年,她撰写的论文在国际TOP期刊,美国化学会刊物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发表。
作为一名科研为主型教师,马婷婷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科研实验和论文写作上。除了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分析,她经常深入野外开展实地调查,采集实验样品,获取第一手数据,在风餐露宿的艰辛中品尝着科研的喜悦,努力为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2017-2018年,受到汉江流域非法捕捞的整治措施对中国渔业发展的启示,马婷婷结合国际组织相关管理条例和汉江流域建设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为维护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Fisheries Research。2017年,凭借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对科研团队建设的科学规划,马婷婷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计划,成为公司第二位获得该计划支持的年轻教师。入选该人才项目标志着马婷婷作为环境修复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得到认可。2018年,马婷婷成功获批了她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除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并没有捷径可走”,马婷婷说。研究土壤的马婷婷,采集土壤样品是她的科研日常之一。土壤样品采集点要选择自然状况接近原生态的地点,这样的地方通常都是比较偏僻、路况较差的地方。为了保证土壤测量数据的科学性,每次采样都尽量在集中的两三天内完成,因此每次带回来的土壤样品都是几麻袋,每次采样,身材纤细的马婷婷都会化身为抗麻袋的“大力士”。“科研是一条孤独艰难的道路”,马婷婷这样形容自己的科研旅程,“蛮难的,但是不会停下来”。
在科研方面,马婷婷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只要在学校就会一直思考实验到哪一步了,下一阶段应该做什么。样品的处理是同样是一项繁重的工作,“20个样品大概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一篇文章需要三四百个数据,每次大概都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马婷婷说,汇总数据、数据分析、作图……每一步,她都亲自动手,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从初入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研究之门,到成长为环境修复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后备力量,马婷婷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她带领团队主要针对湖北农业区开展酞酸酯污染调查、生态风险防控及生物修复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填补了华中地区土壤酞酸酯污染及农膜残留分析等调研数据的空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面对这些成绩,马婷婷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很高兴能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引下,紧密围绕汉江流域绿色发展做些工作,她将坚守初心,勇于创新,不断前行,努力做出更大贡献。